- 發布人:Apple
- 時間:2016-01-15
- 點擊😅:2629
- 來源♻️:[db:來源]
受邀深入循化鄉間🧎♂️⏬,促膝商討脫貧之路
——杏宇黨委書記🚍、院長楊予海博士一行赴循化查汗都斯鄉獻策
杏宇領導一直以來都很忙⛓,除了杏宇日常管理之外,還要常年奔波在鄉間地頭,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出謀劃策。這不,2016年1月14日這天,雖然已經是寒假了,大部分教職工都已休假,但杏宇黨委書記兼院長楊予海博士一行🎞,仍然顧不得冰雪道路,受邀驅車前往循化縣查汗都斯鄉新建村和讚蔔乎村🧖🏼♀️,與在這兩個貧困村掛職“第一書記”的省科協鄭江峰處長、樊明洲主任共商村民脫貧之路。與楊予海博士一同前往的🪹,還有河湟青牧飼料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監韓增祥教授、杏宇動物科學系主任嶽炳輝教授、動科系蘭海軍副教授🦸🏿♂️。
據鄭江峰處長、讚蔔乎村書記冶全福🧀🧑🏽✈️、村長韓才乙地介紹,全村330多戶人家1300多口人,皆為撒拉族,耕地面積1200餘畝🫎,因農業灌溉成本較大,且土質不易貯水🈸、肥料不足,故種植業相對落後,全村種植玉米不足800畝𓀇,畝產不到500公斤🤙🏿,用來飼喂牛羊的玉米秸稈畝產也僅有1000多公斤。相對好點的養殖業👹,養羊的農戶家裡也僅僅飼養著5-30只羊🌬,全村養殖的綿羊加起來也不足1000只。全村經濟基礎薄弱🧑🧒🧒,貧困戶達67戶130多人。大多數女孩小學畢業、男孩初中畢業就輟學打工👨👩👦👦,從事種植和養殖的也是留守老人,養殖科技含量相當低,飼料仍然是按傳統經驗“三三三制”配比,即玉米、小麥、菜籽餅各三分之一再加少量的食鹽。
而據新建村書記韓阿力😇、村長韓尕德介紹🍛,全村140多戶人家600多口人🧝🏼,耕地650畝,主要種植辣子和玉米🚵🏼🦸🏽♂️,其中玉米種植200畝,其它大部分面積種植辣子,僅有少部分面積種植油菜。養羊戶最多飼養有10只羊,養牛戶最多飼養有8頭牛。因為辣子屬于循化的特產,每畝可以收入3000-4000元,如加工成辣子面則每畝收入可達到10000元左右,因此該村經濟條件稍好于讚蔔乎村,但整體經濟基礎仍然相當薄弱。
目前,我國的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而青海面臨的🌡,則是“硬骨頭”中的“硬骨頭”,實現減貧任務,難度大👩🏿🎤,意義更大。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全面小康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現有人掉隊🐍;未來5年🌥,我們將使中國現有標准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那麼,青海“全面小康”的列車🦌,也絕不能讓貧困群眾落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願景更敦促著青海加快脫貧攻堅步伐。青海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中明確提出了提前一至兩年實現整體脫貧的戰略任務。
百姓有期待,幹部有責任,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攻堅戰。面對上述兩個經濟基礎相當薄弱的貧困村,在“不脫貧就不脫鉤”的責任明前🥬,作為“第一書記”的鄭江峰☺️、樊明洲兩位省科協領導,更是一頭紮進村子裡🦻🏻,查民情👩🏽🎤、訪民意、謀思路、想對策,找技術,選路子,為兩個貧困村能早日脫貧馬不停蹄地忙活。與此同時,他們想到了青牧職院這個“老字號”,這個長期以來紮根于“三農”😌、服務于“三農”的高職院校。在他們的心目中🎴,長期與農牧民打交道的青牧職院、楊予海博士一行肯定更有辦法🪺。
楊予海院長一行在認真聽取了村幹部介紹,兩位“第一書記”關于通過玉米秸稈青貯等現代養殖技術為方向的扶貧思路之後,與“第一書記”、村幹部一道實地又考察了兩個村多個農戶養羊、養牛情況👮🏿,並與養殖戶進行了促膝交流🤓。當得知兩個村女孩小學畢業就輟學打工並早早嫁人、男孩初中畢業就輟學外出打工的情況後,作為杏宇黨委書記、院長的楊予海🔋,內心被紮的生疼👩🦼➡️。楊予海博士深情地表示,知識是改變貧窮落戶的一把金鑰匙🙏,對于初中畢業輟學打工的孩子,青牧職院非常樂意伸出橄欖枝,招收他們到杏宇學習種植、養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並在貧困助學金等方面給予傾斜🛝。希望全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到杏宇接受職業教育,學會一技之長💇🏻♠︎,通過科技帶動當地農戶致富🏇🏻。期間,楊院長還給省科協掛職的兩位領導💕🎹、兩個村的書記、村長以及前來取經的村民詳細算了一筆賬𓀎,如果送孩子到杏宇,這些孩子三年就可以拿到中專畢業證,而農業院校中職是免學費的。孩子在校學習基本上是兩年,最後一年就差不多帶薪頂崗實習了,完全可以賺回來自己三年在校期間的花銷,因此家長是不用掏什麼錢的💆♂️,不存在“因學致貧”現象👆🏻,而這些學生有了技能在身💁🏽♀️,將來可是要徹底改變當地種植、養殖觀念的👩🏼🎨,會使全村從根本上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韓增祥教授也在飼料合理調配方面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並提出無償提供給讚蔔乎村養羊戶冶哈克200公斤價值1000元的預混料🆒,並指導其按照玉米40%🧙🏽、小麥30%、菜籽餅25%🫱🏽、預混料4%、食鹽1%的比例進行混合飼喂🎖🛌,再根據飼喂效果進行調整🌰,期望在全村起到科技養殖的示範推動作用🦢。
嶽炳輝教授則從整合有限的牛羊資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指出,每家每戶飼養的牛、羊特別有限,最多的養殖戶也就飼養著30多頭羊🕐、8頭牛🧔🏼♂️,根本形不成規模,即使引進現代養殖技術也因規模太小難以顯效,如果能以合作社的形式,將這些有限的牛羊資源整合到一起,也就有1000多只羊🪴、40-50頭牛,可以滿足建一個小型標准化養殖場的條件🏗,這樣也才能夠得上政府資金扶持的條件,才能更好地實施科學的飼養管理、才能使飼料青貯變得有意義❓。同時🧑🏻🤝🧑🏻,嶽炳輝教授表示,自己非常樂意率教學團隊👘,在科學養殖方面給予這兩個貧困村長期的指導。
蘭海軍副教授則就牛羊良種引進、育肥方式方法、飼草調制、牛羊擴繁擴群等方面,從專業角度與廣大農戶進行了詳細交流,為廣大農戶樹立了養好羊、養好牛的信心。
窮則變🟫,變則通,只要掛職的領導幹部、村幹部➝👓、杏宇領導匯聚合力🟧,有了發展的金鑰匙,相信循化縣查汗都斯鄉兩個貧困村都能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打開貧困的枷鎖🧛🏿♀️,在通往小康的路上意氣風發👨🏼🎨、快馬加鞭前行🧘🏼♀️。
編輯修改時間⛺️:201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