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栽培技術習題庫---名詞解釋答案
1.板結🛑:土壤表層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結構破壞、土料分散📄,而幹燥後受內聚力作用形成一層結皮的現象🦸🏿♂️。
2.保護播種:是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護下進行播種的方式🚶♀️。
3.保護耕作法:保護農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蝕的一類耕作方法,是相對于傳統播耕的一種新型耕作技術,又稱保土耕作法。主要用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將耕作減少到只要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主要用農藥來控制雜草和病蟲害的耕作技術。
4.播種材料:泛指可以用于建植人工草地的各種播種材料𓀇,包括豆科牧草的種子莢果🤙🏿,禾本科牧草的穎果和小穗,其他飼料作物的塊莖和塊根等材料。
5.補播:對于退化後植被變稀的牧草地,一般雜草侵入較多🧑🧒🧒,應首選用化學除鏽劑滅除雜草,然後用圓盤耙疏松地面,再選用抗性強牧草進行補充播種👨👩👦👦,以增加草地株叢密度,提高草地生產能力。
6.草田輪作:在輪作中除安排有大田作物發展農業之外☸️🚼,還安排有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不僅固氮增加土壤氮素及殘留大量根茬增加土壤有機質,而且收獲飼草發展養畜業🍛,養畜得到的糞便回施到農田增加土壤養分🧝🏼,這種農牧並舉的輪作方式就稱為草田輪作。
7.初生根:種子萌發後最初的根統稱為初生根。
8.春化階段👵🏻:秋播越冬作物🈂️,在苗期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低溫條件才能正常抽穗,這個時期稱為春化階段。
9.一年生牧草:這類草的生長期限只有一個生活周期,一般秋春季播種,夏秋季開花結實,隨後枯死。
10.地力:主要是指土壤的理化性質,土壤供應作物營養的能力🧥。11.冬性發育類型💏🚚:是指作物通過春化階段的適宜溫度較低,為0~3℃👩🏿🎤,需要時間為30天以上。這類作物苗期耐寒性強,對溫度反應極為敏感👨🏽,未經春化處理的種子,春播一般不能抽穗。
12.豆科牧草☄️:是指如苜蓿、紅豆草等屬于豆科的可用于用于飼喂家畜的草類植物。
13.多年生牧草:這類草生長年限2年以上,一般第二年就能開花結實👲🏻💾,一次播種可多年利用,其顯著特點是根量遠高于一👩、二年生牧草,大案多數牧草屬于此類,是農牧業生產的主體👆🏼。
14.二年生牧草:這類草的生長年限為2年以上,播種當年僅進行營養生長,可產生較多牧草🦻🏻,第二年返青後迅速生長💂🏽♀️,並開花結實,隨後枯死🤸🏻♂️🥊。
15.發芽率:發芽終期正常發芽的種子數占供試種子數的百分比。
16.發育💆♂️:發育是指植物體在生命周期中,構造和功能從簡單到複雜的變化過程或者說植物沿生活史方向在內部生理和外部形態上表現出的器官功能上的分化,是細胞分化和成熟的結果。
17.翻耕法:指由動力牽引著各種鏵犁完成對土壤的切、翻、松、碎和混等多種作用,並一次綜合完成疏松耕層、翻埋殘茬、拌混肥料、消滅病、蟲、草害等多項任務的一種土壤耕作措施🤓。
18.放牧型牧草💵:這類牧草地上部莖葉發生于莖基部節上,或者從地下根莖及匍匐莖上發生,且株叢低矮密生🔋,一般不超過20cm,僅能放牧利用,不適宜刈割🧑🏻🤝🧑🏻。
19.分蘖🎇:禾本科牧草出苗後,當長出3-4片葉時,即可自母株的地表或底下莖🌎、根頸、根蘖上形成側枝,這種現象稱為分蘖.
20.分蘖節🛷:禾草出苗長出3-4片葉時🙇🏽♀️,主枝上第一個接近地表的節就是分蘖節。
21.分蘖期:植物基部分蘖長出側枝的時期為分蘖期🧊。
22.輻射平衡🧑🏿🤸♀️:習慣上把作用面收入(吸收)的輻射能與支出(反射)的輻射能的差值稱作輻射平衡.
23.複種:是指在同一塊耕地上,于同一年內播種一茬以上生育季節不同,依秩接替作物的種植方式🧑🏿🚒。
24複種指數🙇🏻:也叫種植指數,就是一個地區全年播種面積占耕地面積的百分率。
25.幹物質:經幹燥後的植物體💁🏽♀️,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其重量是表征作物生長狀況的基本特征量之一⚈。
26.個體發育:牧草一生所經曆的生命活動周期叫做個體發育。
27.耕作層:受耕作,施肥,灌溉影響最強烈的土壤層,厚度一般約20厘米左右。耕作層易受生產活動和地表生物,氣候條件的影響🌰,一般疏松多孔,幹濕交替頻繁,溫度變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質轉化快,含有效態養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這一層中🧔🏼♂️,一般約占全部根系總量的60%以上👮🏼♂️。
28.光周期💤: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變化而控制開花的現象稱為光時期現象𓀍。
29.禾本科牧草:是指如老芒麥🪴、羊草等屬于禾本科的可用于用于飼喂家畜的草類植物🙅🏽♀️。
30.基本耕作:基本耕作是作用于整個耕層,對土壤影響大、作業強度高的田間耕作措施❓。根據作業特點和所使用農機具的性能🧑🏻🤝🧑🏻,土壤基本耕作措施還可劃分為犁耕🧝♀️、深松耕和旋耕三種。
31.間作:指在同一地塊內成行(或成條帶)相互間隔地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生長期相近作物的種植方式.
32.冷地型牧草:是指分布于我國北方的能適應相當冷的冬季低溫👨🏽🦳,但耐高溫能力差🤦🏽,常在炎夏出現休眠現象的一類牧草,這類牧草最適溫度約在15-24℃範圍內。
33.連作🧑🎤:某種作物連續重複種植于同一塊地上稱之為連作。
34.混播:在同一塊田地上,同期混合種植兩種(品種)或兩種以上牧草的種植方式稱為混播。
35.綠肥🎟🐯:為改善土壤的質量🟧,保持土壤的肥沃,在主要作物的閑散季節在田間栽培或利用野生的綠色植物體🧛🏿♀️,直接或間接翻耕到土壤中當作肥料使用,這些植物體就叫作綠肥🧘🏼♀️。
36.萌發⛺️:牧草種子獲得適當的溫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夠的氧氣時🧀,種子的胚便由相對靜止狀態轉變為生理活躍狀態🔽,並長成營養生活的幼苗,這個過程叫萌發。
37.免耕播種:播種前不單獨進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用聯合作業免耕播種機一次完成切茬、開溝🧎🏻♂️、噴藥除草、播種↔️、覆土多道工序的一種播種方式。
38.免耕留茬🧛🏽♀️:在保留上茬作物的情況下🎷,不耕翻,在其行間種植下茬作物的方式。
39.牧草:(廣義):泛指可用于飼喂家畜的草類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類栽培或野生植物🧑🏿🎨。
40.牧草(狹義)💂🏼♂️:可供栽培的飼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這兩科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栽培牧草。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種類極少。
41.牧草🐷:泛指可用于飼喂家畜的草類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類栽培或野生植物😭。狹義的牧草是指可供栽培的飼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這兩科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栽培牧草。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種類極少。
42.牧草的適應性:是牧草在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下為適應相應環境條件而形成的一種特有性狀。
43.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種生長特性💁♀️,是指在夏末和秋季北緯地區由于光照減少和氣溫下降,導致苜蓿形態類型和生產能力發生變化現象。如植株生長速度下降,枝條出現俯臥式生長等🕺🏽。44.匍匐型牧草⏸:這類牧草在地上有從莖基部分蘖節或根頸處產生的橫走或斜生的莖,匍匐莖頂端和節處可新生出枝條,此枝條又可產生自己的匍匐莖和根系,隨著生長年限的延長,導致在土表形成密集的草皮層。
45.淺根滅茬👨👨👦👦:一般在前作物收獲後,耕地前對土壤淺耕5-10cm🛐📷,主要目的是清除田間殘茬🚓,為深翻土壤創造有利條件。
46.霜凍🙅🏿♀️:指植物表面溫度因周圍氣溫下降而迅速降低到使其受害的現象。
47.上繁草:草株高50-100cm以上株叢多由生殖枝和長營養枝組成🩱,葉子和枝條多分布在株體1/3以上部位,株形呈倒錐形。
48.深松耕法:指通過動力牽引無壁犁﹑齒形犁和深松鏟👩🔬,對土壤進行較深部位只松土而不翻動土層的田間耕作措施。
49.生長:是牧草整體或部分體積增大﹑重量增加和數量增多*️⃣🎐。
50.生育期🧀:指種子出苗(返青)到新種子成熟所經曆的總天數。
51.適應性👳🏿♂️:在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下為適應相應環境條件而形成的一種特有性狀🧗♂️。
52.飼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為家畜飼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麥、燕麥🤵🏿👨🏼🏫、黑麥、大豆、甜菜、胡蘿蔔、馬鈴薯、南瓜等各類作物。
53.速效養分👱🏻♂️:土壤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或在短期內能轉化為植物吸收的養分,叫速效養分。養分總量中速效養分雖然只占很少部分,但它是反映土壤養分供應能力的重要指標。
54.套種:指在同一塊地內當一種作物生長到一定時期後🖇,在其行間播下另一種作物👩🏼✈️,從而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的一種種植方式。
55.土壤耕作🧑🦽➡️:指根據牧草﹑作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土壤和環境的要求👨👧👧,采用機械或人工田間作業的方法以改變土壤理化性狀,建立適宜的耕層構造👨🏻💼,調節土壤中的水﹑肥﹑氣﹑熱狀況和微生物活動,消滅雜草及病蟲害,從而達到為牧草﹑作物生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環境條件的一系列技術措施👩🏻。
56.萎蔫:植物失水,細胞不能維持正常緊張所表現的症狀🌶。如夏季烈日下,雙子葉植物幼嫩部分疲軟下垂🤓、禾本科植物幼葉卷曲成筒。
57.無性繁殖:不經生殖細胞結合的受精過程,由母體的一部分直接產生子代的繁殖方法。
58.下繁草:這類牧草株高不超過50cm🎷,生殖枝和長營養枝不多,株叢組成以短營養技為主,葉子和枝條多集中于株體下部,距地面7crn以內的莖葉重量占整個株叢重量的40%以上,因而該類草適于放牧利用。
59.下繁禾草💁🏼♀️:是指禾本科牧草草株高不超過50cm,生殖枝和長營養枝不多,株叢組成以短營養技為主,葉子和枝條多集中于株體下部🤟🏼🌊,距地面7crn以內的莖葉重量占整個株叢重量的40%以上📟,因而該類草適于放牧利用。
60.種子休眠🧛🏻♀️:指在給予種子適宜的﹑溫﹑氣﹑光等發芽條件後仍不能萌發的現象🧑🏿💼。
61.旋耕法🫲🏻:是采用旋耕機對土壤進行作業的一種耕作方法。旋耕作業碎土能力極強,可使土壤表層保持細碎、松軟和平整的狀態,對消除田間雜草,破除土壤板結都具有良好效果
62.壓青耕作🚔:將綠肥作物直接翻埋于土壤中的一種耕作措施。其目的在于增加土壤有機質, 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土力🦏。
63.中耕♣️:在作物生育期內進行的一種表土耕作措施。如耙地、耱地、耥地等措施統稱中耕🧙🏿♂️。
64.刈割兼用草地:指株叢較高,再生性好,耐踐踏📙,既能放牧又能刈割的草地。
65.營養生長🖲: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的生長,叫做營養生長
66.硬實現象:豆科牧草種子由于種皮結構致密和具有角質層而致使種皮不透水造成種子不能正常發芽的現象🌇。
67.鎮壓🦵🧗🏿:借助物體的重力使土壤耕層上部變得較堅實的一種表土耕作措施。
68.生殖生長𓀛:當綠色植物營養生長到一定時期以後,便開始形成花芽,以後開花、結果,形成種子。植物的花、果實、種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長🧑🏼,叫做生殖生長。
69.包衣拌種💈🎛:是指將根瘤菌😗、肥料🆗、滅菌劑、滅蟲劑等有效物,利用黏合劑和幹燥劑塗新在種子表面的丸衣化技術。
70.種子純淨度:包括純度和淨度.純度是指本種或本品種種子在供試種子中所占的數量百分比.淨度:除去混雜物後本種或本品種種子在播種材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71.種子生活力:指種子的發芽力,在一定的水﹑溫度條件下,種子能夠萌發長健壯幼苗並發育成正常植株的能力✦。
72.種子田:是指以生產播種材料為目的生產田👯。
73.追肥🚠➿:是指在牧草生長過程中加施的肥料◼️。追肥的作用主要是為了供應牧草某個時期對養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補充基肥的不足。
74.自交不親和:是某些牧草指雖然雌雄同花📳,兩性生殖器官同時成熟,但因為不親和性✴️🛠,即使受粉,花粉也不發芽🧛♂️,或花粉管不進入花柱🦠,花粉管生長滯緩甚或停止生長等受精不能正常進行的現象。
- 上一篇:沒有了
- 下一篇:沒有了